查看原文
其他

72年,我们用80万字打开了近代小说的“新世界” | 社会科学报

2018-01-02 陈大康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近代小说的时间跨度只有72年,却是衔接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过渡转换阶段,展现其进程全貌与解释成因,是《中国近代小说史论》的主要内容。此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4AZW013,结项等第优秀),已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全书80万字,2018年初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原文:《展现近代小说全貌的新路径》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陈大康


近代小说研究有待深入


近代小说衔接了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其初始阶段是古代小说的自然延伸,末端则与现代小说无缝对接,而过渡转换的重大变化竟完成于短短的72年间(1840-1911),期间小说体系内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代小说的内容极为丰富,由于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小说体系的过渡转换,其研究价值也相当高。近代小说研究著述已有不少,多集中于少数重要作家作品,特别是集中于“四大谴责小说”与《海上花列传》及其作者,小说专刊的研究也只是偏于《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与《小说林》几家。论述重复率相当高,覆盖面却非常小。近代小说仅作品就有5000余种,许多相关的现象或事件未被注意或尚不知晓。目前的研究多以联系社会背景的作家作品分析为主要方式,一些整体把握或宏观研究也常为作家作品分析的叠加,或借用某种框架填充一些近代小说的内容。研究受到思路与方法上的限制,资料占有与梳理的基础准备不足更是研究深入的障碍。这导致近代小说史上许多极为重要的问题尚未进入研究视野,即使被意识到是应关注者,却因缺乏资料准备而无从着手。同时,一些判断仅凭很少量资料就贸然作出,其中一些误判还成为后来研究的前提或基础,从而导致对近代小说发展及其动因阐述的失真。在较充分掌握相关资料后,应对近代小说史上一些重要的关键问题作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小说史研究模式的设计


小说史应是小说创作状态发展变化的历史,而非作家作品按时顺的排列;它不仅关注小说史上各种文学事件与现象(包括作家作品),而且要关注其变化状态与动因,同时梳理分析这些文学事件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小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运动实体,它在创作、传播、理论、读者以及统治者文化政策共同作用下发展,这五者都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与社会生活的其他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种种联系,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与其余四者都交叉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形成小说发展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小说发展体系处于平衡状态,而它快速发展时期,往往是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并趋于新平衡建立的阶段。

  


完成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转换是近代小说的历史使命,即打破原有小说体系的平衡,经震荡与磨合,形成新的小说发展体系。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后,引进了一些新事物,其中先进的印刷技术与设备,以及报刊等新传播方式与小说直接相关。印刷业近代化改造使书价大幅度下降,同时新传播方式的逐渐普及,刺激了读者群的扩张。小说发展体系中传播与读者这两个因素的变化,使原系统中各因素的匹配失衡,并促进创作、理论与官方文化政策等三个因素的相应变化。在平衡被打破与重新建立的动荡中,小说展现了全新面貌,近代化大都市上海的崛起,以及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等重大政治事件接连发生的刺激,也加速了变化进程。到近代最后三年的宣统时期,小说发展体系的结构及其状态显示已与现代小说体系相似,意味着近代小说过渡转换的使命的完成。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过渡转换,决定了体系内部震荡幅度较大,平庸之作众多、小说阅读市场进入无序状态等现象的发生,而运用此研究模式,这些问题都可得到较好的解释。


纠正了以往研究中的某些误判


或因资料占有不足,或因思想方法尚有欠缺,以往研究有些与实际不相符的误判,对后来研究也起了某种引导作用,须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经分析与系统考察予以纠正。

  


美国学者韩南未见具体作品,便判断傅兰雅征集“时新小说”为“新小说”的先声,国内学者未见原始资料也纷纷附和。联系征文宗旨及评选,细读那150篇应征作品及相关资料,分析其主题、内容以及表现手法,考察应征者动机与稿件送达的方式等可发现,这是依靠各地教会机构组织的宗教色彩浓厚的活动,赞美上帝为其主旋律,与“新小说”毫无关联。

  

“小说界革命”常被视为文学上的突变,并认为其后小说发展都在它影响的笼罩下。较全面搜寻与梳理相关资料可发现,梁启超的主张是那些年各种论述与实践的综合归纳,“小说界革命”是文学发展渐进过程中一环。他的小说主张具有强烈的政治功利性,强调政治小说“为功最高”而忽略小说文学特性的主张确在短时间内得到过呼应,但只有短暂的轰动效应,其影响很快消退。随后小说创作的主流实际上是在作纠偏,梁启超推崇的“政治小说”几近绝迹,图解政治理念的创作方式也不为人们接受,其间阅读市场根据读者意愿的调节也起了促进作用。

  


此外,出版与问世、艺术价值与小说史上的价值、独创与改编、翻译与译述等一系列概念都须仔细甚至是分层次辨析,以免混淆而产生误判。还应区别精确概念与模糊概念,注意排中律的使用范围。


小说新传播方式得到切实研究


出版业近代化改造及新传播方式报刊的出现与普及,推动了小说的迅猛发展,也是小说体系转型的深层次酝酿。申报馆率先尝试,但囿于长期养成阅读习惯的读者冷漠以待,迫使它放弃报载小说,转而以先进印刷技术与设备出版读者喜闻乐见的传统小说,且又价廉物美。“新瓶装旧酒”式的成功很快引起连锁反应,报刊小说也因此站稳脚跟。小说阅读物质层面上门槛的降低,导致读者群迅速扩张,继而带动构成小说体系的其他因素的变化,近代小说由此展现了全新面貌。

  

近代日报小说数量约占近代小说的一半,因资料掌握不易,多年来无人问津。笔者根据长期积累的照片拍摄,研读梳理79种日报上2653篇作品,指出日报小说繁盛的直接动因,是刊载小说可明显提升报纸销量,而读者欣赏习惯与阅读口味、报纸提供的篇幅与每天得出报等制约条件,决定了日报小说内容形式及其写作特点。

  


近代报刊小说现见4204种,现已查明的转载约800篇,这是以往未曾提及的现象。办报者需要刊载小说以提升销量,而创作环节一时跟不上传播与读者这两者的变化,转载便成了稿源严重不足时的应对之计。随着稿酬制度逐渐形成与版权保护意识萌生,无序转载开始受到谴责,这一问题的逐步解决,与作者队伍培养、稿酬制度完善等都密切相关。近代小说单行本的盗版现象与此相类,这也是无人问津的领域。小说盗版在近代曾十分普遍,受侵害者为保护权益作了种种努力,官府也给予一定支持。经过二、三十年较量,猖獗势头遭到压制,近代小说传播领域的秩序也终于基本形成,此过程也反映了版权观念在中国的变迁。这是从古代小说向与现代小说过渡转换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该过程同时反映了近代小说发展体系中传播、读者与官方文化政策等环节的磨合与调节。


近代小说研究的跨学科


近代小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实体,它与学科内其他领域乃至其他学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综合考察这些联系,一些重要问题方能得到较圆满解释,跨学科乃是近代小说研究本身的需求。

  


翻译小说按学科归于外国文学,以往近代小说研究只提及个别译者与少量作品,只占当时翻译小说的极小比例。光绪末年时,新出作品中翻译小说约占十分之八,大部分为半翻译半创作的“译述”之类,其中不少创作成分还相当大,这种翻译创作参半的模式,本身就已横跨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翻译小说的流行,对改变读者阅读口味与习惯,影响作者创作思想与方法,以及制约阅读市场动向都有显著作用,是近代小说各种变化的重要动因,它理应归入近代小说研究范畴。梳理并归纳统计近代1400多种翻译小说,可显示其行进轨迹:起初为点状,后又呈连续运动态势,其间新作问世有两次跳跃式递增,鼎盛时占有小说阅读市场80%的份额,随后又直线下跌。书局为牟利迎合读者,在题材选择、稿酬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刺激措施,是形成态势的重要原因。单向式通道造成自著小说与翻译小说的数量比例严重倒挂,翻译小说中则是侦探、言情两类独大,译者队伍混杂,译作不尊重原文等现象由此产生,也导致了翻译与创作参半的模式迅速蔓延。最后是反映读者压力的市场调节,使翻译小说脱离虚旺的繁盛而回归正常的发展,翻译也逐渐趋向忠实原著的规范,并随之回归外国文学领域。

  


小说与白话在近代的变化状态也属跨学科综合考察。国家危亡使唤起大众救国成为迫切需要,而面对大众,只有使用白话宣传方可切实晓以情理,白话运动因此兴起,而小说受众面最广,故又有“通文字于语言,与小说和而为一”主张的提出。梳理近代白话小说的发展历程,探寻其兴起与行进走向的动因也应是研究的内容,同时也不可忽略传播环节的推波助澜。出版白话小说可吸引文化程度不高者购买,但为了不失去传统的士人读者群,也不可放弃文言小说。获利最大化原则又自然地形成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在传播环节的比例,这种平衡状态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被打破。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89期第5版,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关注 | 志怪小说中的“换头术”成了现实?

视角 | 外国人看中国,简直就像在看一部“科幻小说”

小说 | 今天的网文作家都该感谢他——“穿越鼻祖”黄易!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